工业端公司的毛利率在同类公司中较高。未来,预计通过丰富的产品储备和重点产品策略,实现盈利能力的滚动平衡,且附加值较高的创新药和独家中药品种所产生的收入在收入结构中的占比或将逐步提升。支撑公司工业端高毛利率保持在59%-60%左右。上海医药于2020年成立罕见病事业部主体上海医药瑞尔,整合公司现有罕见病品种资源,引进前沿创新品种。
上海医药是中国极少数成功从地区级迈向全国级的药品流通企业之一。是中国为数不多的医药产业和业务双双跻身前三的医药集团之一。其发展主要经历了四个阶段:公司坚持自主研发和两轮驱动上牌,2022年研发投入28.00亿元,同比增长11.87%(其中:研发费用21.12亿元,同比增长6.29%),研发投入将占医药行业收入的10.47%。
1、中西药联合用药有讲究
展望未来,从集中度不断提升的趋势来看,根据中国知识基建《医疗器械供应链进入转型期》文章,2021年我国医疗器械流通企业将超过51万家,远远超过1.3万家药品流通企业。 2018年,公司医药产业实现收入267.58亿元,同比增长6.61%(其中60个重点品种销售收入157.27亿元,同比增长13.12%,占比占工业部门收入的58.77%)。
2、中西药店
其中,2010年、2018年波动较大:2010年,公司实现营收374亿元(同比+91%),主要受SI药业和中西药业合并重组影响; 2018年,公司实现营收1591亿元(同比+22%),主要受康德乐合并影响。我们认为,与产业联盟的合作有望从资源成本端和销售端加速公司大品种的市场培育和新品种的开发,进一步带动公司中药板块的增长加速。
3、中西药同服的危害
2012年,公司持续进行并购扩张,迅速实现全国业务拓展覆盖。从横向比较来看,上海医药2012年至2022年通过战略并购形成的商誉较高,同时整体商誉减值发生相对较少;从业绩来看,公司通过一系列高溢价的战略收购,打破了集中度提升带来的稳定竞争格局。上海医药前身是成立于1979年的上海市医药管理局,1994年首次在A股上市,当时名为上海四药。
进入2022年之后,我们发现排名前四的龙头企业增速与申万药业分销板块平均水平差距明显拉大。 2023年Q1,国药控股、上海医药、九洲通营收平均同比增速为16.73%,超过申万医药流通板块3.06%的增速。具体来说:2021年10月,公司与贵州国药达成合作,获得X842(新一代钾离子竞争性酸阻滞剂(P-CAB))原料及制剂在中国的独家委托生产和所有权。适应症的工业营销权。